联系人:廖经理
邮 箱:[email protected]
电 话:18477172383
地 址:广西玉林市人民东路102-12号
小麦生长过程中,容易感染各种病虫害,严重影响小麦的品质和产量。因此,必须结合区域环境特点,分析病虫害发生原因,采用科学的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,提高小麦产量,满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。
1 小麦病虫害类型
1.1 小麦锈病
在小麦生长发展过程中,小麦锈病是较为系统常见的,通常会危害小麦叶片,如果我们不能没有及时有效处理,会影响研究小麦茎秆及麦穗,最终对小麦产量也是造成严重影响。小麦锈病通常会发生在夏季、秋季及越冬时期,在雨水、潮湿的气候资源环境下,会增加自己患病风险概率。
1.2 小麦蚜虫
麦蚜主要危害小麦叶片、幼叶、茎叶和叶片,主要通过提取麦汁来提高小麦的生存能力。 小麦抽穗期蚜虫的发病率较高,如果不及时处理,会诱发其它病虫害,从而不能提高小麦的生产效率。
1.3 小麦纹枯病
小麦纹枯病主要是在小麦发展受到社会外界环境干扰时引发的,导致我国小麦根部腐烂。一般这种情况下,小麦纹枯病发生在一个冬季温暖及春季气温回升较快的时期,在越冬返青时期主要病害问题爆发率增加。
3 小麦病虫害防治措施
3.1 物理防治
在小麦病虫害防治过程中,物理防治技术较为常见。周围的杂草必须清除,以防止它们与小麦争夺养分。如果杂草不及时处理,会造成更多的病虫害,不利于小麦的生长。
3.2 化学防治
通过分析化学防治管理手段,可以有效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,实现中国小麦的正常细胞生长。第一,栽培研究人员我们可以自己选择稀释粉锈宁可湿性粉剂,将其放在土壤中,防治麦锈病、白粉病;第二,针对我国小麦蚜虫,在化学防治工作过程中,可以直接使用稀释的乐果乳油;第三,在化学除草过程中,应该严格按照企业技术设计规范学生进行综合防治,之后需要根据麦田草种特点,选择一些适当的除草剂,之后系统采用2次稀释的方法喷施,在短期内无法达到除草的目的。应该更加注意的是,在化学除草时,一定要切记大量喷洒农药,保证农药喷施的均匀性,从而能够实现除草及环境信息保护的目的。
3.3 生物防治
为了提高害虫防治效果,可以采用生物防治技术来达到防治目的。在防治蚜虫时,可以引入蝗虫,达到防虫的目的,提高病虫害防治效果。
3.4 农业防治
栽培人员必须根据环境特点,细化小麦栽培管理方案:一是根据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基本特点,确定小麦播种时间,实现小麦病害的防治;二是春季种植小麦,确定种植时间为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。 然后根据小麦的生长情况检查小麦的存活率,以确保小麦充分吸收养分和水分。
综上所述,在小麦栽培技术的应用过程中,为了保证小麦的生长效益,栽培者应根据甘肃省的基本情况,科学选择小麦栽培技术,稳步提高小麦品质。根据区域环境和小麦的生长特点,科学地采用病虫害防治策略,避免小麦病虫害的发生。